【年味日历 新春习俗漫谈】大年初六:送穷日,六六大顺
街头巷尾还回荡着新年鞭炮的余音,正月初六“送穷日”悄然到来。如果说大年初五追求“招财进宝”,那么大年初六更强调“扫除陈旧”,这一天的重心更多在于“再出发”——家家户户开始正常运转。
初六
灵蛇献瑞 巳巳如意
相传“穷鬼”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。他身材羸弱矮小,喜穿破衣烂衫、喝稀饭,即使将新衣服给他,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。因此,大家都叫他“穷子”。正月的晦日,穷子”死了,宫人把他理葬,并说:“今天送穷子。”从那之后,“穷子”就成了人人胆战心惊的“穷鬼”。
据钱钟书先生《管锥编》考证,我国唐代汉族民间便开始盛行送“穷鬼”,且只称“鬼”不称“神”。
韩愈曾写过一篇《送穷文》,其中说“(主人)三揖穷鬼而告之曰:闻子行有日矣,我有资送之恩,子等有意于行乎?”
唐代诗人姚合写诗《晦日送穷三首》,第一首云“年年到此日,沥酒拜街中。万户千门看,无人不送穷。”
宋朝以后,“送穷”风俗依然流行。清人俞曲园《茶香室三钞·送穷鬼》录前朝人的词有“奉劝郎君小娘子,空去送穷鬼。”

四日迎灶,五日迎财,六日送穷——这样的年俗脉络在不同地域演变出细微差别,却都围绕“岁末辞旧,春来复始”的朴素价值观。
hb火博·体育在北京地区,旧俗正值本命年的男孩,以刘海打扮,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,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,被抢者叫扔掉穷,家中应给“扔穷”的男孩买“驴打滚”吃;
在晋西北地区,太阳未出山,要掀起炕席,打扫一些炕土,送到野外;鸣炮、烧香、敬纸,称为“送穷”;
在晋东南地区,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。传说上古高阳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烂裤,生活上吊儿郎当,后来惨死在巷外。民间扔衣以祭,称为“送穷鬼”。
人们相信,只有将“不顺”到门外,才能更好地将“财运”留住家中。大家彻底清理家中堆积的杂物和垃圾,将过去一年的沉疴与不顺打包,借着鞭炮声一并丢弃,与穷气彻底告别。
旧俗依然,社会更新
等到一切归位,繁忙重启
让这属于正月初六的“再出发”
给新一年定下一个雄心勃勃的基调
也愿我们都能从这一天的洗尘与开市中
拾起更坚定的勇气与动力
奔向前方广阔的天地
只有踏实努力、保持乐观
那份期待中的好日子才能如愿而至
Tina25岁 河南人 留学生
每逢初六就感觉年真的过大半了。在家时,妈妈会让我收拾房间,说“该扔的扔,该留的留”。现在在国外,初六虽然没法放鞭炮,但我还是会整理一下房间和厨房,告诉自己可以迎接新挑战了。
刚哥43岁 河北人 小超市老板
我们也叫初六“马日”,我不知道具体来由,但我爷爷那辈开始,就说这天一定要把家里搁置的破烂全扔出门。上午扔垃圾,下午开门卖货。每年让我特别有动力,像是给新一年打个干净的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