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6日南美世预赛第14轮,巴西客场1:4惨败阿根廷,问题出在哪

“中场决定胜负”,这句话对于大部分球迷来说,或许已经不再感到新鲜,甚至觉得有些“听腻了”。然而,尽管如此,很多球迷对于这一点的理解,仍然停留在表面,远未触及其深层次的含义。
简单来说,想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,不妨翻阅一下历史上的世界杯冠军队伍,几乎没有一支球队能够忽视中场的力量,任何一个成功的队伍背后,都是中场球员通过强大的实力弥补了其他位置的不足。比如2006年的意大利队,如果没有皮尔洛和加图索这对中场铁血搭档,又没有托蒂的适时回撤与组织,单凭马特拉齐和卡莫拉内西的个人能力,是根本无法在世界杯上走到最后的。再看2010年西班牙,尽管比利亚的进球让他们赢得了不少场次,但要说起核心,那还是哈维和伊涅斯塔的完美配合,才是西班牙那年成功的关键。
2014年的德国队更为典型,克罗斯与施魏因斯泰格的双核组合,将球队的中场调度做到了极致。勒夫甚至敢在阵容安排上大胆削减后卫和边路球员的投入,靠的就是强大的中场调度能力,而在前场,凭借穆勒、厄齐尔等球员的灵活配合,德国队得以在比赛中不断压制对手。2018年,法国队的中场同样令人叹为观止,坎特、博格巴、格列兹曼和马图伊迪的黄金组合,不仅在防守上稳固了球队的根基,更在进攻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。即便是吉鲁这样进球少的前锋,也能在这样的中场体系下,继续发挥重要作用。阿根廷则是将中场打造成了球队的心脏,德保罗、麦卡恩佐、帕雷德斯等人默契配合,弥补了前锋和后卫的短板,即使前锋线不如其他强队,仍然能够在比赛最后阶段抓住机会,锁定胜局。

即便是2002年那支“奇葩”巴西队,也未曾忽视中场的重要性。尽管他们的战术可能看上去不太符合常规,但斯科拉里深知,要想夺冠,中场的创造力至关重要,因此他在阵容选择上做出了不同的调整,最终依靠强大的前锋线带领巴西走向了世界杯的巅峰。
总结一句话,尽管前锋和后卫在比赛中不可或缺,但中场始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即便在一些风格独特的球队中,所有核心球员的作用,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围绕着中场展开。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,我们几乎看不到一支能够以“水”的中场获得最终胜利的队伍。
因此,当我们预测球队的表现时,首要考量的便是球队中场的整体实力和适配性。至于其他因素,往往只能排在其次。
谈到目前巴西的中场配置,不禁让人感到些许忧虑。多里瓦尔的阵容安排着实让人疑惑。巴西的三名中场——库尼亚、乔林顿和安德烈,似乎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中场控制力。库尼亚虽然在进攻上有一定表现,但并非一个合格的组织者。乔林顿是典型的防守型球员,难以在进攻中提供支援。至于安德烈,他是三人中唯一能够兼顾攻防的中场球员,但即便如此,他的表现仍远未达到顶级水准。比赛的进程也暴露了巴西中场的严重不足,阿根廷几乎是用无情的压制将巴西逼入死角,巴西不仅在进攻端无法有所作为,在防守端也显得极为被动。
特别是在比赛中,巴西的中场无法有效地调度球权,造成了球队的攻守不平衡。阿根廷队利用这一点,毫不留情地压制了巴西的进攻线和防线。巴西队的中场几乎没有能力对抗阿根廷强大的控制力,导致巴西的进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。
巴西队缺乏一个能够有效组织进攻的中场,导致了他们在比赛中无法有效地串联起前锋和后卫,整支队伍在进攻端显得非常混乱。尽管巴西队的前锋在进攻上有潜力,但没有中场的有效支持,这样的潜力也难以充分发挥。
hb火博体育官网平台若将巴西队的现有阵容换成其他世界级中场球员,像克罗斯、莫德里奇,甚至是恩佐·费尔南德斯或麦卡,或许局面会有所不同。一个能够在中场进行调度和组织的球员,足以改变整场比赛的走势。
而在欧冠赛场,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类似的情形。国际米兰的防线曾一度被外界认为稳固,但真正懂得这支球队的球迷知道,一旦失去了巴雷拉、恰尔汗奥卢和泽林斯基这样的中场支柱,国际米兰的防守就不再那么坚不可摧。即使帕瓦尔等球员具备很高的个人能力,失去了中场的支持,球队的整体防守就显得不那么可靠。
现代足球中,中场不仅仅是承上启下的枢纽,更是连接进攻与防守的核心。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场支持,任何一支球队都难以在高水平的比赛中立足。
说到这里,巴西队的现状也许真该进行深刻反思了。若继续如此,中场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,球队将难以突破目前的瓶颈,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遭遇连败,面对巴拉圭、智利、玻利维亚这样的对手,巴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总之,在现代足球的竞技场上,中场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。